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
HDFS的简介
Hadoop的核心是HDFS和MapReduce。其中,HDFS是解决海量大数据文件存储的问题,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分布式文件系统。
HDFS的演变
HDFS 源于 Google 在2003年10月份发表的GFS(Google File System)论文
HDFS (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),它是一个文件系统,用于存储文件,通过目录树来定位文件;其次,它是分布式的,由很多服务器联合起来实现其功能,集群中的服务器有各自的角色。
HDFS的使用场景:适合-次写入,多次读出的场景,且不支持文件的修改。适合用来做数据分析,并不适合用来做网盘应用。
HDFS的基本概念
HDFS(Hadoop Distributed Filesystem)是一个易于扩展的分布式文件系统,运行在成百上千台低成本的机器上。它与现有的分布式文件系统有许多相似之处,都是用来存储数据的系统工具,而区别于HDFS具有高度容错能力,旨在部署在低成本机器上。HDFS主要用于对海量文件信息进行存储和管理,也就是解决大数据文件(如TB乃至PB级)的存储问题。HDFS只是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中的一种。
-
NameNode(名称节点)
NameNode是HDFS集群的主服务器,通常称为名称节点或者主节点。一旦NameNode关闭,就无法访问Hadoop集群。NameNode主要以元数据的形式进行管理和存储,用于维护文件系统名称并管理客户端对文件的访问;NameNode记录对文件系统名称空间或其属性的任何更改操作;HDFS负责整个数据集群的管理,并且在配置文件中可以设置备份数量,这些信息都由NameNode存储。 -
DataNode(数据节点)
DataNode是HDFS集群中的从服务器,通常称为数据节点。文件系统存储文件的方式是将文件切分成多个数据块,这些数据块实际上是存储在DataNode节点中的,因此DataNode机器需要配置大量磁盘空间。它与NameNode保持不断的通信,DataNode在客户端或者NameNode的调度下,存储并检索数据块,对数据块进行创建、删除等操作,并且定期向NameNode发送所存储的数据块列表。 -
Block(数据块)
每个磁盘都有默认的数据块大小,这是磁盘进行数据读/写的最小单位,HDFS同样也有块(block)的概念,它是抽象的块,而非整个文件作为存储单元,在Hadoop2.x版本下,默认大小是128M,且备份3份,每个块尽可能地存储于不同的DataNode中。按块存储的好处主要是屏蔽了文件的大小,提供数据的容错性和可用性。
ps:HDFS的块设置太小,会增加寻址时间,程序一直在 找块的开始位置;
pss:如果块设置的太大,从磁盘传输数据的时间会明显大于定位这个块开始位置所需的时间。导致程序在处理这块数据时,会非常慢。
总结: HDFS块的大小设置主要取决于磁盘传输速率。 -
Rack(机架)
Rack是用来存放部署Hadoop集群服务器的机架,不同机架之间的节点通过交换机通信,HDFS通过机架感知策略,使NameNode能够确定每个DataNode所属的机架ID,使用副本存放策略,来改进数据的可靠性、可用性和网络带宽的利用率。 -
Metadata(元数据)
元数据从类型上分可分三种信息形式,一是维护HDFS文件系统中文件和目录的信息,例如文件名、目录名、父目录信息、文件大小、创建时间、修改时间等;二是记录文件内容存储相关信息,例如文件分块情况、副本个数、每个副本所在的DataNode信息等;三是用来记录HDFS中所有DataNode的信息,用于DataNode管理。 -
Client(客户端)
文件切分。文件上传HDFS的时候,Client将文件切分成一 个-个的Block,然后进行上传;
与NameNode交互,获取文件的位置信息;
与DataNode交互,读取或者写入数据;
Client提供-些命令来管理HDFS,比如NameNode格式化;
Client可以通过一-些命 令来访问HDFS,比如对HDFS增删查改操作;
HDFS的特点
- 优点:高容错,流式数据访问,支持超大文件,高数据吞吐量
- 缺点:高延迟,不适合小文件,不适合并发写入
HDFS的架构和原理
HDFS存储架构
- HDFS采用主从架构(Master/Slave架构)。
- HDFS集群是由一个NameNode和多个的 DataNode组成。
- 名称节点作为中心服务器,负责管理文件系统的命名空间及客户端对文件的访问。集群中的数据节点一般是一个节点运行一个数据节点进程,负责处理文件系统客户端的读/写请求,在名称节点的统一调度下进行数据块的创建、删除和复制等操作。每个数据节点的数据实际上是保存在本地Linux文件系统中的
- HDFS是一个部署在集群上的分布式文件系统,因此,很多数据需要通过网络进行传输
- 所有的HDFS通信协议都是构建在TCP/IP协议基础之上的
- 客户端通过一个可配置的端口向名称节点主动发起TCP连接,并使用客户端协议与名称节点进行交互
- 名称节点和数据节点之间则使用数据节点协议进行交互
- 客户端与数据节点的交互是通过RPC(Remote Procedure Call)来实现的。在设计上,名称节点不会主动发起RPC,而是响应来自客户端和数据节点的RPC请求
- HDFS只设置唯一一个名称节点,这样做虽然大大简化了系统设计,但也带来了一些明显的局限性,具体如下:
(1)命名空间的限制:名称节点是保存在内存中的,因此,名称节点能够容纳的对象(文件、块)的个数会受到内存空间大小的限制。
(2)性能的瓶颈:整个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吞吐量,受限于单个名称节点的吞吐量。
(3)隔离问题:由于集群中只有一个名称节点,只有一个命名空间,因此,无法对不同应用程序进行隔离。
(4)集群的可用性:一旦这个唯一的名称节点发生故障,会导致整个集群变得不可用。
在HDFS中,名称节点(NameNode)负责管理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命名空间(Namespace),保存了两个核心的数据结构,即FsImage和EditLog
FsImage用于维护文件系统树以及文件树中所有的文件和文件夹的元数据
操作日志文件EditLog中记录了所有针对文件的创建、删除、重命名等操作
名称节点记录了每个文件中各个块所在的数据节点的位置信息
FsImage文件包含文件系统中所有目录和文件inode的序列化形式。每个inode是一个文件或目录的元数据的内部表示,并包含此类信息:文件的复制等级、修改和访问时间、访问权限、块大小以及组成文件的块。对于目录,则存储修改时间、权限和配额元数据
FsImage 地址:/usr/local/hadoop/tmp/dfs/name
在名称节点启动的时候,它会将FsImage文件中的内容加载到内存中,之后再执行EditLog文件中的各项操作,使得内存中的元数据和实际的同步,存在内存中的元数据支持客户端的读操作。
一旦在内存中成功建立文件系统元数据的映射,则创建一个新的FsImage文件和一个空的EditLog文件
名称节点起来之后,HDFS中的更新操作会重新写到EditLog文件中,因为FsImage文件一般都很大(GB级别的很常见),如果所有的更新操作都往FsImage文件中添加,这样会导致系统运行的十分缓慢,但是,如果往EditLog文件里面写就不会这样,因为EditLog 要小很多。每次执行写操作之后,且在向客户端发送成功代码之前,edits文件都需要同步更新
在名称节点运行期间,HDFS的所有更新操作都是直接写到EditLog中,久而久之, EditLog文件将会变得很大
虽然这对名称节点运行时候是没有什么明显影响的,但是,当名称节点重启的时候,名称节点需要先将FsImage里面的所有内容映像到内存中,然后再一条一条地执行EditLog中的记录,当EditLog文件非常大的时候,会导致名称节点启动操作非常慢,而在这段时间内HDFS系统处于安全模式,一直无法对外提供写操作,影响了用户的使用
第二名称节点是HDFS架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,它是用来保存名称节点中对HDFS 元数据信息的备份,并减少名称节点重启的时间。SecondaryNameNode一般是单独运行在一台机器上
SecondaryNameNode的工作情况:
(1)SecondaryNameNode会定期和NameNode通信,请求其停止使用EditLog文件,暂时将新的写操作写到一个新的文件edit.new上来,这个操作是瞬间完成,上层写日志的函数完全感觉不到差别;
(2)SecondaryNameNode通过HTTP GET方式从NameNode上获取到FsImage和EditLog文件,并下载到本地的相应目录下;
(3)SecondaryNameNode将下载下来的FsImage载入到内存,然后一条一条地执行EditLog文件中的各项更新操作,使得内存中的FsImage保持最新;这个过程就是EditLog和FsImage文件合并;
(4)SecondaryNameNode执行完(3)操作之后,会通过post方式将新的FsImage文件发送到NameNode节点上
(5)NameNode将从SecondaryNameNode接收到的新的FsImage替换旧的FsImage文件,同时将edit.new替换EditLog文件,通过这个过程EditLog就变小了
-
数据节点是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的工作节点,负责数据的存储和读取,会根据客户端或者是名称节点的调度来进行数据的存储和检索,并且向名称节点定期发送自己所存储的块的列表
-
每个数据节点中的数据会被保存在各自节点的本地Linux文件系统中
作为一个分布式文件系统,为了保证系统的容错性和可用性,HDFS采用了多副本方式对数据进行冗余存储,通常一个数据块的多个副本会被分布到不同的数据节点上,如图3-5所示,数据块1被分别存放到数据节点A和C上,数据块2被存放在数据节点A和B上。这种多副本方式具有以下几个优点:
(1)加快数据传输速度
(2)容易检查数据错误
(3)保证数据可靠性
HDFS文件读写原理
HDFS写数据原理
Client从HDFS中存储数据,即为Write(写)数据。
- 客户端发起文件上传请求,通过RPC(远程过程调用)与NameNode建立通讯
- NameNode检查元数据文件的系统目录树
- 若系统目录树的父目录不存在该文件相关信息,返回客户端可以上传文件
- 客户端请求上传第一个Block数据块以及数据块副本的数量
- NameNode检测元数据文件中DataNode信息池,找到可用的数据节点
- NameNode检查元数据文件的系统目录树
- 若系统目录树的父目录不存在该文件相关信息,返回客户端可以上传文件
- DataNode之间建立Pipeline后,逐个返回建立完毕信息
- 客户端与DataNode建立数据传输流,开始发送数据包
- 客户端向DataNode_01上传第一个Block数据块,当DataNode_01收到一个Packet就会传给DataNode_02,DataNode_02传给DataNode_03,DataNode_01每传送一个Packet都会放入一个应答队列等待应答。
- 数据被分割成一个个Packet数据包在Pipeline上依次传输,而在Pipeline反方向上,将逐个发送Ack,最终由Pipeline中第一个DataNode节点DataNode_01将Pipeline的 Ack信息发送给客户端。
- DataNode返回给客户端,第一个Block块传输完成。客户端则会再次请求NameNode上传第二个Block块和第三块到服务器上,重复上面的步骤,直到3个Block都上传完毕。
HDFS读数据原理
从HDFS中查找数据,即为Read(读)数据。
- 客户端向NameNode发起RPC请求,来获取请求文件Block数据块所在的位置。
- NameNode检测元数据文件,会视情况返回Block块信息或者全部Block块信息,对于每个Block块,NameNode都会返回含有该Block副本的DataNode地址。
- 客户端会选取排序靠前的DataNode来依次读取Block块,每一个Block都会进行CheckSum若文件不完整,则客户端会继续向NameNode获取下一批的Block列表,直到验证读取出来文件是完整的,则Block读取完毕。
- 客户端会把最终读取出来所有的Block块合并成一个完整的最终文件(例如:1.txt)。
HDFS读数据原理--网络拓扑-节点距离计算
在HDFS写数据的过程中,NameNode会选择距离待上传数据最近距离的DataNode接收数据。那么这个最近距离怎么计算呢?
节点距离:两个节点到达最近的共同祖先的距离总和。
HDFS数据错误与恢复
HDFS具有较高的容错性,可以兼容廉价的硬件,它把硬件出错看作一种常态,而不是异常,并设计了相应的机制检测数据错误和进行自动恢复,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:名称节点出错、数据节点出错和数据出错。
名称节点出错
名称节点保存了所有的元数据信息,其中,最核心的两大数据结构是FsImage和Editlog,如果这两个文件发生损坏,那么整个HDFS实例将失效。因此,HDFS设置了备份机制,把这些核心文件同步复制到备份服务器SecondaryNameNode上。当名称节点出错时,就可以根据备份服务器SecondaryNameNode中的FsImage和Editlog数据进行恢复。
数据节点出错
每个数据节点会定期向名称节点发送“心跳”信息,向名称节点报告自己的状态
当数据节点发生故障,或者网络发生断网时,名称节点就无法收到来自一些数据节点的心跳信息,这时,这些数据节点就会被标记为“宕机”,节点上面的所有数据都会被标记为“不可读”,名称节点不会再给它们发送任何I/O请求
这时,有可能出现一种情形,即由于一些数据节点的不可用,会导致一些数据块的副本数量小于冗余因子
名称节点会定期检查这种情况,一旦发现某个数据块的副本数量小于冗余因子,就会启动数据冗余复制,为它生成新的副本
HDFS和其它分布式文件系统的最大区别就是可以调整冗余数据的位置
数据出错
网络传输和磁盘错误等因素,都会造成数据错误
客户端在读取到数据后,会采用md5和sha1对数据块进行校验,以确定读取到正确的数据
在文件被创建时,客户端就会对每一个文件块进行信息摘录,并把这些信息写入到同一个路径的隐藏文件里面
当客户端读取文件的时候,会先读取该信息文件,然后,利用该信息文件对每个读取的数据块进行校验,如果校验出错,客户端就会请求到另外一个数据节点读取该文件块,并且向名称节点报告这个文件块有错误,名称节点会定期检查并且重新复制这个块
HDFS的Shell操作
HDFS Shell介绍
Shell在计算机科学中俗称“壳”,是提供给使用者使用界面的进行与系统交互的软件,通过接收用户输入的命令执行相应的操作,Shell分为图形界面Shell和命令行式Shell。
文件系统(FS)Shell包含了各种的类Shell的命令,可以直接与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以及其他文件系统进行交互。
命令参数 | 功能描述 |
---|---|
-ls | 查看指定路径的目录结构 |
-du | 统计目录下所有文件大小 |
-mv | 移动文件 |
-cp | 复制文件 |
-rm | 删除文件/空白文件夹 |
-cat | 查看文件内容 |
-text | 源文件输出为文本格式 |
-mkdir | 创建空白文件夹 |
-put | 上传文件 |
-help | 删除文件/空白文件夹 |
常用命令:
(0)启动Hadoop集群(方便后续的测试)
sbin/start-dfs.sh
sbin/start-yarn.sh
(1)-help:输出这个命令参数
hadoop fs -help rm
(2)-ls: 显示目录信息
hadoop fs -ls /
(3)-mkdir:在HDFS上创建目录
hadoop fs -mkdir -p /sanguo/shuguo
(4)-moveFromLocal:从本地剪切粘贴到HDFS
hadoop fs -moveFromLocal ./kongming.txt /sanguo/shuguo
(5)-appendToFile:追加一个文件到已经存在的文件末尾
hadoop fs -appendToFile liubei.txt /sanguo/shuguo/kongming.txt
(6)-cat:显示文件内容
hadoop fs -cat /sanguo/shuguo/kongming.txt
(7)-chgrp 、-chmod、-chown:Linux文件系统中的用法一样,修改文件所属权限
hadoop fs -chmod 666 /sanguo/shuguo/kongming.txt
hadoop fs -chown atguigu:atguigu /sanguo/shuguo/kongming.txt
(8)-copyFromLocal:从本地文件系统中拷贝文件到HDFS路径去
hadoop fs -copyFromLocal README.txt /
(9)-copyToLocal:从HDFS拷贝到本地
(10)-cp :从HDFS的一个路径拷贝到HDFS的另一个路径
hadoop fs -cp /sanguo/shuguo/kongming.txt /zhuge.txt
(11)-mv:在HDFS目录中移动文件
hadoop fs -mv /zhuge.txt /sanguo/shuguo/
(12)-get:等同于copyToLocal,就是从HDFS下载文件到本地
hadoop fs -get /sanguo/shuguo/kongming.txt ./
(13)-getmerge:合并下载多个文件,比如HDFS的目录 /user/atguigu/test下有多个文件:log.1, log.2,log.3,...
hadoop fs -getmerge /user/atguigu/test/* ./zaiyiqi.txt
(14)-put:等同于copyFromLocal
hadoop fs -put ./zaiyiqi.txt /user/atguigu/test/
(15)-tail:显示一个文件的末尾
hadoop fs -tail /sanguo/shuguo/kongming.txt
(16)-rm:删除文件或文件夹
hadoop fs -rm /user/atguigu/test/jinlian2.txt
(17)-rmdir:删除空目录
hadoop fs -mkdir /test
hadoop fs -rmdir /test
HDFS的Java API操作
HDFS Java API介绍
由于Hadoop是使用Java语言编写的,因此可以使用Java API操作Hadoop文件系统。HDFS Shell本质上就是对Java API的应用,通过编程的形式操作HDFS,其核心是使用HDFS提供的Java API构造一个访问客户端对象,然后通过客户端对象对HDFS上的文件进行操作(增、删、改、查)。
包名 | 功能描述 |
---|---|
org.apache.hadoop.fs.FileSystem | 它是通用文件系统的抽象基类,可以被分布式文件系统继承,它具有许多实现类 |
org.apache.hadoop.fs.FileStatus | 它用于向客户端展示系统中文件和目录的元数据 |
org.apache.hadoop.fs.FSDataInputStream | 文件输入流,用于读取Hadoop文件 |
org.apache.hadoop.fs.FSDataOutputStream | 文件输出流,用于写Hadoop文件 |
org.apache.hadoop.conf.Configuration | 访问配置项,默认配置参数在core-site.xml中 |
org.apache.hadoop.fs.Path | 表示Hadoop文件系统中的一个文件或者一个目录的路径 |
在Java中操作HDFS,创建一个客户端实例主要涉及以下两个类:
Configuration:该类的对象封装了客户端或者服务器的配置,Configuration实例会自动加载HDFS的配置文件core-site.xml,从中获取Hadoop集群的配置信息。
FileSystem:该类的对象是一个文件系统对象。
方法名 | 功能描述 |
---|---|
copyFromLocalFile(Path src,Path dst) | 类从本地磁盘复制文件到HDFS |
copyToLocalFile(Path src,Path dst) | 从HDFS复制文件到本地磁盘 |
mkdirs(Path f) | 建立子目录 |
rename(Path src,Path dst) | 重命名文件或文件夹 |
delete(Path f) | 删除指定文件 |